- A+
剧版《长安的荔枝》看了十来集就弃了。不是因为那尔那茜,是没办法接受整个剧的调性。为了迎合更多的观众,加入了很多喜剧元素,硬是把一出苦难沉重的历史悲剧,写成了一个小人物的阳光奋斗史,《长安的荔枝》变成了“长安的励志”。著名的官媒“浙江宣传”甚至专门发了一篇文章进行正能量宣传,题目叫《李善德为何让人共情》,文章总结主人公李善德的五大特质,什么“人生KPI压不垮一颗坚韧的心”,什么“练就一技之长,自有一方天地”……
你这不是跟李善德共情,你这分明是跟杨贵妃共情啊,站在长安城高高的城头上,看着小人物累得像条狗,得意地说,多么感人啊!
任何时候都不要赞美苦难,苦难当然锻炼人,但这样的锻炼有意义吗?任何时候也都不去从折腾人中去发现闪光点。
这又是一则屎上雕花式的新闻。
深圳的卢女士一家坐高铁到大同旅游,丢了一块儿童手机,于是拨打12345市长热线。市长热线把这个光荣的使命转给了城管局,城管局又派给了环卫公司,最后不出意外地落到了两名环卫工人的头上。两名环节工人顶着30多度的高温,花了整整4个小时,终于在8吨臭气熏天的垃圾中找到了这块珍贵无比的儿童手表。
这哪是一块儿童手表,这是一个比黄金还宝贵的好素材啊。于是从大同城管局到环卫公司,抓住时机,展开一场热火朝天的宣传活动,分明在其官媒发表了数篇宣传文章,全方位报道这起感动大同的紧急大救援。
其中包括卢女士发来的表扬信《从绝望到惊喜》,表扬信中写道“这场跨越8吨垃圾、历经4小时的暖心接力,背后是大同城管人的责任与担当,更是这座城市文明温度的生动写照”。站位很高,翻了8吨垃圾的环卫工人是一个字没提,一看就是有政治觉悟的体制内人士的手笔。
城管局的自宣文章则强调“大同市从12345热线响应到环卫工人执法的全流程高效协作,展现城市服务温度”。倒是提了嘴环卫工,但淹没到“全流程高效协作”“城市服务温度”这样的大词里。
所有人好像都很高兴。卢女士很高兴,她的高兴甚至都不是找回一块儿童手表,毕竟从垃圾堆里找出来,贵公子时不是还会要都说不定,她高兴来自更来自于一个电话就调动了这么多的公共资源,享受了一把“为人民服务”里的“人民”的超规格待遇。
城管局的领导很高兴。从来都是因为城管打人被骂上热搜,今天总算是露了把脸,成了正能量的代表。
环卫公司很高兴,主管领导交待的任务,虽然艰巨,但还是完成了,而且是超额完成。
就是没人问问翻垃圾的环卫工人高不高兴,苦不苦,累不累,垃圾臭不臭,没人在意,因为他们要本来就跟垃圾打交道,跟垃圾也差不了多少。
好容易卢女士发了一个红包,这里整个事件中唯一正常的地方,还被环卫公司的一名经理大手的拦,“唉,不要,这里我们应该做的”。环卫工人辛辛苦苦找了块表,啥也没干的经理你是真的表。
有一个词中“平庸之恶”,在一个作恶的体系中,每一个环节看上去都没有那么坏,每个人都不像是恶人,他们像一颗颗螺丝钉一样,机械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但所有人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台冷血的杀人机器。平庸之恶的关键,是有一个最高的权力,它驱动着整个机器的运转。
这个事有点像“平庸之善”,每个环节也都是螺丝钉,忠诚地行使着自己的职责,释放出浓浓的善意。市长热线接到群众求助电话,立马转给城管局,这不是工作高效吗?城管局接到指令立马转给环卫公司,这不是服务至上、一切为了群众吗?环卫公司接到任务,这不是忠于职守,民生无小事吗?
他们不蠢,相反他们很聪明。他们的善,是“老爷我心善,眼里见不得穷人”的善。他们之所以喜欢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地去做一件无意义的事,无非就是因为他们不是成本也不是代价,他们是最后的利益既得者和荣誉享有者。那一篇用8吨垃圾熏出来的宣传稿是白写的吗?那都是政绩和上升的砝码。不是说手表丢到垃圾里,就是扔进大海,他们都得发挥“五洋捉鳖”的精神捞出来,一个电话的事。
表现最优秀的,还得是那位城管局副局长。他表示,“只要老百姓有需要,我们肯定去做”。
翻垃圾的时候,不是“我们”,高温下工作的时候,不是“我们”,收入分配的时候,不是“我们”,唱高调,表决心,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我们”了。
小品《代号大本钟》里的台词:前线失守了,远东失守了,诺曼底登陆了,你是同盟军了?
大同的手表,就跟长安的荔枝一样,得看你是杨贵妃,还是荔枝使,有的人品出的是人间美味,有的人品出的百姓疾苦。不需要副局长翻垃圾,只要让他在垃圾场站上4个小时,他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