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有人说命运是注定的,如果我们把人生当做剧本,有些人是不甘于剧本的。我在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像陈三金一样,推翻剧本。”
这是导演饶晓志聊起《无名之辈:否极泰来》时,想向观众传达的一种思考与观察。他告诉大家,“无名之辈不是特指什么特殊人群,对我来说,就是普罗大众,一群憋屈又不甘心于现实的人。这是符合我心中无名之辈的定义”。
于是便有了这部新电影,小人物应该被看到,小人物也有尊严。这是导演对时代情绪的回应,试图在荒诞中“给大家提提气”。
作者:夏普
编辑:蓝二
版式:王威
北京三里屯,《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下称《否极泰来》)映后现场。
饶晓志从上影节回来,就马上开始了自己导演作品的路演宣传,从《长夜将尽》的主演,到《否极泰来》的导演,这种身份的来回切换不仅没让他疲惫,反而让戏剧出身的他更有力量。
映后现场,饶晓志与鲁豫进行对谈
七年前,饶晓志在《无名之辈》里让两个笨贼和一个瘫痪女人在破旧阁楼里互相舔舐尊严;七年后,他在《否极泰来》中,把义乌小老板陈三金(章宇饰)和节目策划薛芳梅(任素汐饰)扔进泰国荒诞的“绑架真人秀”。
你会发现《无名之辈》与《否极泰来》有很多相通之处,饶晓志始终把故事聚焦于小人物的蜕变;可两部作品又是那么不同。
从山城烟火到曼谷困局,从现实主义到超现实实验……《否极泰来》不仅是新故事,更是饶晓志面对新生态的一次风险创作。
上图《无名之辈》,下图《否极泰来》
旧行业·新生态——导演的困局与破局
上一部《无名之辈》已是七年前的事情,饶晓志感知到了这七年之变,感受到了行业生态的剧变,社会情绪的转向,包括他自己,更包括电影产业,都产生了一种不明朗甚至下滑的状态。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七年前相比,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
这也是饶晓志想继续《无名之辈》这个系列的原因。
有些系列是人物故事的延续,有些是主题的延续,饶晓志是后者。从饶晓志的角度,他希望把第一部那些人物留在桥城,他们属于那个平行空间。
他希望讲述另一群无名之辈。
因为七年来发生了很多很多变化,我们的娱乐习惯、观影习惯……各行各业都在发生变化,比如,真人秀综艺就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大小屏幕里,往往带有很强烈的冲突,就像影片所呈现的感觉,大家很容易在那些热搜话题中陷入极左极右的观点,这种现状让每个人都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憋屈感。
这也是《否极泰来》的片名由来,晓志导演想讨个彩头,祝福一下每一位无名之辈。这不完全是场面话,他也认为自己是无名之辈中的一位。
当被问到,晓志导演为什么会想到将“综艺概念”融入到电影中时,他是这么回答的:
“现在这个时代好像人人都可以说话,可人人说话的有效范围也很复杂,你也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的声音,什么是纯情绪的声音。
我没有意愿去教化观众,我习惯于在创作里,把人物放在极致真空的极端环境里,以小见大,寓言式地跟大家分享这些年来我对于时代和人物的观察。
电影有剧本,综艺也有剧本,就像陈三金只能在综艺安排的剧本中选择,而他所有的选择看似都是他主动的选择,实际上依旧是剧本。而薛芳梅以为自己是剧本的作者,可实际上她掉入了更大的剧本。
我祝愿所有人都不会像片中人物掉入这样的剧本,但我们在生活成长中,还是会有很多的剧本。而这种剧本有可能来自于原生家庭、上下级关系、婚恋关系……或多或少都存在既定剧本,看似是你在选择,可实际上,你别无选择。
我只是希望陈三金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我们在生活中也可能会体会到这种剧本感,分享我这种观察。”
《否极泰来》
你会发现饶晓志似乎在用“电影剧本”去对抗“时代剧本”——他用极端荒诞的故事设定,一场“绑架真人秀”,去呈现各行各业、普罗大众的生存状态,去讽刺媒体失序、群体暴力的现实状况。
不得不说,《否极泰来》是饶晓志对行业新生态的一次危险实验。
真情干不过算法
但总得有人捅破这层纸
“在这个时代的评价体系里,没有大人物。”
这是饶晓志在映后采访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在这个算法时代,个体尊严正在被消解;网络评判往往不需要真相,只需要提供一个群体发泄口,喂养大众的情绪,成为资本收割流量的镰刀。
《否极泰来》
电影中,灯具公司商人陈三金向前女友薛芳梅就职的电视台追讨欠款,意外遭遇绑匪,生命危在旦夕。
可在全片1/3处,导演就来了个大反转,扭转前半段惊悚、惊险的氛围,揭晓这场绑架其实是素人恶搞综艺。
反转类电影往往会把这样的惊人翻转放在影片最后,可饶晓志导演却坚持将这个揭晓时机提前,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我们拍摄的过程中想过这一点,但我推翻了这个创意,因为我要讲的不是绑架,而是剧本的选择,也包括所谓的舆论,以及我们要怎么活出自己的这件事情。你要是骗观众一个半小时,观众会觉得你这完全是在跟他们开玩笑。”
《否极泰来》
所以你会发现,陈三金的困境就映射着普通人的生存窘境。他不过是个为工厂追讨欠款的底层商人,与前女友存在的恋爱问题,也并非罪无可恕,却被节目组刻意塑造成“渣男”符号。
于是随着节目的热播,观众们对陈三金口诛笔伐,痛骂三金是渣男。可随着故事的发展,陈三金逐渐偏离剧本预设的方向——他贪生怕死,却更希望前女友薛芳梅存活,更是不惜冒死去偷绑匪的金条,想解哥哥的资金困局……渐渐地,观众开始支持他、力挺他。
《否极泰来》
对于拍摄观众的这种转变,导演却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解读:
“从创作角度,我是把观众当角色来写。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被操控的小人物,他们在综艺里看到的陈三金就是已经被异化的陈三金,所以他们只能宣泄怒火。而看到后面陈三金的反抗,观众们看到了新的事物,转而支持陈三金,这其实是另一种狂欢。”
《否极泰来》
这大概是饶晓志认为当下的评价体系之内没有大人物的原因,狂欢是轮回的,剧本是叠加的。不论是被恶意剪辑的陈三金,还是后来反抗剧本的陈三金,观众从来都没有认识过真正、完整、立体的陈三金。
“我借综艺的壳展现一段综艺效果,想让观众看到节目组想呈现的陈三金究竟是什么样子,看看这究竟是什么样的节目。”
饶晓志在现场就是用这样一段话,回答了一个观众的问题——为什么电影有一段情节,完全采用了综艺节目的拍法,配上字幕、边框、花字,这是很冒险且大胆的尝试。
《否极泰来》
现在来看,这或许是整个故事的荒诞所在,也是饶晓志所追求的荒诞。晓志导演又说道:
“我们的设定是荒诞的,包括那些彩绘摄像头什么的,综艺其实没有这么拍的,这是一种对观众的契约吧,就像《无名之辈》,我就是要让摩托车飞在电线杆上挂着,对我来说这是荒诞所在,是两个笨贼能干出来的事情。”
而饶晓志的这种对荒诞的信念感,似乎有本而来。
在饶晓志工作室,晓志导演的办公室墙上,贴着一张塞缪尔·贝克特的照片,他的胳膊上纹身也是贝克特的画像。
而塞缪尔·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宗师人物,《等待戈多》便是他的代表作。
饶晓志在映后现场也分享了一个贝克特的故事:
“他走在街头,突然被一个小偷捅了一刀,小偷因此被逮捕。贝克特痊愈之后,就没想明白小偷为什么捅自己一刀。不行,他得去看看这个小偷。后来,他真的探监了,问这个小偷原因,小偷说,‘我不知道’。贝克特觉得这句话简直是人生真谛,有太多事情,我们就是不知道,但做了。”
所以你若问他,为什么这么拍“荒诞”?
饶晓志大概会说,“我不知道”。
而“不知道”就是荒诞所在。
小人物的体面与尊严反杀
饶晓志曾将《无名之辈》的诞生归因于一股“创作冲动”。其首部电影《你好,疯子》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重受挫,激起了他强烈的证明欲,他渴望挣脱市场预先为他写就的“成功剧本”。
这种对“既定剧本”的反叛,深植于饶晓志的个人经历。出身于贵州遵义小镇的他,始终在与家庭对他的期望角力。电影为他打开了观察世界的窗口,他萌生了想做演员的想法,可种种机缘巧合,饶晓志成为了导演。
可这依旧不影响他不时地会在一些影视剧中客串一些配角,直到今年的《长夜将尽》,饶晓志才真正获得了一个能让他去演绎和塑造角色的主角机会,这条路他走了近十年。
“反抗预设剧本”似乎成为贯穿饶晓志作品的核心母题。
最后那场陈三金的反杀枪战便是这种“反抗”的具象化,甚至是导演创作先行的场面,他想拍那个场面,所以有了这场戏。
曾经拍摄《万里归途》的经历给了饶晓志宝贵的枪战拍摄经验,《否极泰来》中那长达5分钟的长镜头,晓志导演领着剧组全员,熟悉走位,熟练整个场面调度,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拍摄完成。
而晓志导演还提醒观众,他其实故意留了一些破绽,能让观众看出来开头、结尾的两场枪战有“剧本痕迹”,而非真实的枪战。待上了流媒体,不妨拉进度条留意看看。
《否极泰来》
这是导演为小人物们争取到的“史诗”,他试图在极端荒诞中,为无名之辈们争得一丝“奢侈的体面”和“反抗的英雄时刻”。
无论成功与否,这种尝试本身都是导演对观众的“否极泰来”的祝愿。
对饶晓志而言,观众的反馈非常重要。回溯舞台剧时期,他时常会在演出时留意观众的反应或者是否有人提前离场,渐渐地他有意无意地开始与观众建立某种默契。
就像第一部中,马嘉旗(任素汐饰)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的桥段,胡广胜(章宇饰)给她盖上了衣服和毯子,这是一种对她的尊重和同情。
而第二部里,陈三金(章宇饰)被枪声吓得尿了裤子,又是薛芳梅(任素汐饰)把自己的外套搭在了陈三金身上。这是两个平行世界之间的一次call back。类似的细节还有许多,这都是专属于导演跟观众之间的你懂我也懂的默契。
体面对小人物而言,太奢侈,角色们看似荒诞不经的行为背后,都是对尊严的艰难索求。
《否极泰来》
探索新语境
是必然也是冒险
影片最后,很多观众对于电影结局颇为不解,陈三金和薛芳梅早已无法接受彼此而分手,一场整蛊综艺过后,两人反而走到了一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饶晓志则认为影片结局是一个开放式结局,我们只是看到了陈三金和薛芳梅的一个片段。
“我们都太习惯于看到两个很优秀的人相爱,但有时候都不太好的两个有缺点的人(也会)相爱。综艺中,在两人被通知活埋的前一晚,两人都很坦诚。
即便薛芳梅没明说绑架都是综艺效果,但也暗示了,‘我们两个都不是什么好人,你别有负罪感,我也不用有负罪感’。陈三金最后也表示,如果能重新认识,‘我还愿意和你重新在一起’。
所以影片最后是两人重新认识,但未来会不会在一起,是未知数。”
《否极泰来》
世上很多事情的发展,常常会偏离我们最初设想的美好,重头再来往往需要一股勇气和魄力。而《无名之辈》中的人物,往往就有这种力量——“在最微小之事上,做出最震撼之举”。
这是这一系列的灵魂,无论故事舞台如何改变,这是唯一不变的主题。
“胡广生和马嘉旗的故事阶段性结束,陈三金和薛芳梅的故事也阶段性结束了,可小人物的故事还有无限可能。”
“否极泰来”是一个很美妙的词语,它几乎非常完美地解释了普通人对人生应该持有的看法——或许底色悲凉,但总体乐观向上,你总会经历过艰苦,迎来曙光。
对于这个片名,饶晓志导演最后说道:
“我可能是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人生大体是一个悲观的状态,对于某个事情或者某个阶段,我是持有理想主义或乐观主义的心态。”
饶晓志还在探索用荒诞镜像照射每个时代的“无名者”。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便是饶晓志探索新语境下的必然冒险,故事中对资本做局的揭露、对算法异化的预警、对“撕碎剧本”的呼唤,依旧是导演在新时代交给“小人物”的一份沉重却热血的情书。
THE END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