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樊巍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余见】9日,商务部公告将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赖清德上台以来,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大肆宣扬分裂谬论,妄图“倚外谋独”“以武谋独”,部分台湾地区实体参与其中,助纣为虐。《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此次被商务部列入相关名单的实体涉及台湾关键军工研发制造机构,涵盖航空、导弹、舰艇及潜艇等多个领域。尽管民进党当局及部分涉事企业9日强调所谓“防务自主”“非红供应链”,声称大陆举措“影响有限”,但岛内许多声音质问“怎么可能”?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次“制裁”针对性极强,在台湾军工企业近年来被揭露的产业链中,大陆元素比比皆是。台当局所谓的“防务自主”多为虚言。商务部的最新举措释放了强烈的政治信号:大陆将对赖清德当局 “以武谋独” 的行径予以严厉反制,同时也会对那些附和赖清德当局、充当其“以武谋独”打手和帮凶的相关实体机构采取行动。
商务部出口管制名单震动岛内 资料图
这8家实体都干了什么
商务部9日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向它们出口两用物项,正在开展的相关出口活动应当立即停止。
《环球时报》记者梳理这8家实体主营业务后发现,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台空军“经国”号战斗机、“勇鹰”高级教练机等台“自研”飞机,并参与台军购买的美国F-16战斗机的维护与升级。该公司还承担着台军无人机项目的研发。中山科学研究院是台军武器装备研发的主力单位,目前台军装备的“天弓”防空导弹、“天剑”系列导弹、“雄风”系列反舰导弹、“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统均由其研发。经纬航太科技公司、仲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主要从事无人机研发。攻卫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承担台军防弹衣、背心、盾牌、防爆漆及特勤特工专用防砍防割衣、防割裤、战术防割手套等军警规格专业用品的研发。
此外,国际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是台海军装备的重要承包商,参与研制台海军两栖船坞运输舰“玉山”号、油弹补给舰“磐石”号、成功级护卫舰、锦江级巡逻舰等。该公司还承担台军自制潜艇“海鲲”号的研发。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承担台当局巡防舰艇的研发。台“海巡署”目前吨位最大的舰船“宜兰舰”与“高雄舰”由该公司研发制造。龙德造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台军沱江级导弹巡逻舰等多型导弹舰艇的制造商。台湾《远见》杂志称,这三家企业被称为“台湾三大造船厂”。
《环球时报》记者发现,上述8家实体承接台防务部门业务的同时,还广泛参与民机、商船、消费级无人机等民品业务,具有军民两用的特点。
对于商务部9日出台的措施,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这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必要举措,也是对“台独”分裂势力一再进行谋“独”挑衅的严正警告。他指出,“台独”是绝路,助“独”是邪路。甘当“台独”分裂势力爪牙,参与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企业、团体、个人,必遭依法严惩。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郑剑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相关机构不能一边依靠和使用大陆的元器件发展军工,一边支持赖清德当局的谋“独”挑衅和“以武谋独”行径,“这本身就是极其荒唐的事情”。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 资料图
岛内学者:与3个因素有关
台湾“中央社”9日称,对于被大陆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称,其军用业务不涉及大陆供应链,但民用业务会受到一定影响。龙德造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也称,初步判定显示,其军用业务“不受影响”,有民用业务的零件来自大陆供应链,但“可替代性高”。台防务部门9日宣称,正在协助台湾内外业者在台落地生产,达成“非红供应链”,提升“防务自主”,大陆公布的措施“正好跟我方目标吻合”。
郑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台当局所谓的“防务自主”多为虚言,“实际上几乎找不到一件完全自主的产品”。包括这次被“制裁”的企业,其生产所需的零配件、原材料,乃至一些重要的软硬件,都大量依赖大陆。此次“制裁”无疑会对这些企业的生产造成打击,在大陆拥有关键材料的领域,甚至可能形成“致命一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大陆措施生效后,台湾“自研”军舰及其他军工项目的关键核心技术会受到直接影响。
岛内舆论也并不乐观。有分析说,台当局声称军用业务供应链主要来自欧美和日韩,然而,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大量原材料和零部件从大陆进口,一些军工企业称“不受影响”,怎么可能?相关业者表示,大陆制造的一些基础零部件在价格上具备优势,如果改用其他地方的产品,成本不免提高。
台湾《联合报》9日称,相关人士分析,大至芯片需要的稀土、小到商用无人机螺旋桨马达所需的磁铁,都可能有来自大陆的原材料或零件。虽然台当局采购合约严禁大陆制材料、零件,但过去由于成本因素,仍然不乏供货商使用大陆零部件甚至“贴牌”的案例。此次大陆的动作带有“杀鸡儆猴”的意味,假使扩大禁令,不排除其他中小企业业者也可能受影响。
钕铁硼和钐钴
淡江大学一名学者对台湾“中央社”分析称,大陆此次管制措施与3个因素有关:台当局针对华为、中芯国际实施出口管制;台湾9日开始举行“汉光”演习;展现反“台独”的立场。台湾联合新闻网9日援引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包承柯的话说,两岸关系面临一个新的“信息转换点”,包括大陆对8家台湾实体实施出口管制管控,“这是对(台当局)非常清晰的警告”。
台媒:赖清德上台后,两岸关系进入“加护病房”
9日,台军开始进行为期10天9夜的“汉光41”号演习。英国广播公司(BBC)称,此次“汉光”演习时长破纪录倍增,动员人数也创新高,涵盖范围与演练强度均远超以往。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日前撰文称,赖清德在“团结第四讲”中一再宣称,虽然台湾建设军力,但不会主动发起战争,听起来像是很想追求和平的意思。但自上台以来,赖清德多次以刺激性语言表述两岸关系。今年以来,他抛出所谓“17项策略”,将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紧缩两岸交流。文章称,赖当局想壮大台湾的武力,最终只会造成台湾的安全困境。买来的武器能否真的维护台湾安全,恐怕赖清德心里也没底。
最近一段时间,民进党当局还试图减少与大陆的经济往来、限制两岸交流。美国《纽约时报》8日报道提及台当局对华为、中芯国际的出口管制,以及赖清德呼吁岛内半导体制造公司停止与大陆进行交易往来。文章认为,长期以来,大陆一直是台湾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台湾出口产品的主要买家,也是台湾许多企业的商品生产地。民进党当局如今试图减少的两岸商业联系,在过去数十年助推了台湾经济发展。台湾经济与大陆“脱钩”可能要付出高昂代价。而且现在,仍有强大的吸引力促使台湾企业前往大陆发展。
《联合报》称,赖清德上台以来,两岸关系进入“加护病房”,举办多年的厦金泳渡恐喊卡,今年上海和台北“双城论坛”能否续办也蒙上阴影,加上“观光署”已拒陆方赴台参加“2025海峡两岸台北夏季旅展”,“两岸恶意螺旋持续,兵凶战危紧张情势毫无缓解契机,受害的绝对是全民”。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