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以法之名》终于迎来大结局,看完最后几集内心不是滋味,刚开播时被这部剧的阵容和尺度吸引。
看到后面就觉得不那么对味了,除去剧情拖拉、情节注水、用回忆凑集数等公认硬伤,剧本上也存在三大败笔。
败笔一:反派死于内讧
指导组升级为专案组的契机是万川矿业发生矿难,造成十五名工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亡。
这件事让憋着一口气的张放、孙向群等人有了组建专案组的借口,紧接着他们从江南调人进驻东平,展开专案调查。
这次矿难是怎么发生的呢?是陈胜龙不甘心江远加入他们,不满禹天成三年前就谋划万川矿业却瞒着他。
陈胜龙以为他可以继承禹天成的产业,所以答应做局陷害万海,帮禹天成抢回万川矿业。
可到最后他才知道,他不过是给禹天成冲锋陷阵的小兵,累死累活三年最后给江远做了嫁衣。
因此,他宁愿毁掉矿场也不会给江远,于是叫熊磊制造了矿难。
这里多少给反派降智了。
禹天成是一个擅长拿捏人心的人,他能让陈胜龙为他死心塌地卖命二十多年,能利用江远拖江旭东下水,就说明他很懂攻心之术。
他怎么会随便让江远挤掉陈胜龙的位置,不打招呼就要江远参加他们的聚会,不跟陈胜龙商量就把万川矿业和环保公司给江远?
让反派内讧自己露出马脚的剧情过于幼稚了。
败笔二:知情者不敢说出真相
指导组初来东平时,可以理解大家都有顾虑,不敢说出真相。
因为陈胜龙和背后的黑恶势力真的很恐怖,而且指导小组没权没势没人脉,他们不相信指导小组也正常。
可是都成立专案组了,还是异地联合办案,还抓了姜红军、孙飞,聪明的人应该知道这次来真的了吧。
可是呢,万海不敢说,李人骏不肯说,柳韵知道真相了还藏着掖着。
所有事情都让专案组自己去查,找他们问询他们还死不承认。
最令人无语的就是李人骏,自己弄清了来龙去脉还隐瞒真相,想劝说王彧自首戴罪立功。
一个是开发区的主任,一个是检察长,到底是怎么想的啊。
普通老百姓无权无势被威胁和打怕了,他们难道也被打了吗?
败笔三:专案组不保护证人
专案组的工作安排也是乱的可以,抓姜红军、孙飞时觉得他们来真的,行动很迅速,条理很清晰。
可把人抓了后迟迟没有下文,一直在调查,还忽略最重要的证人——万潮。
万潮给郑雅萍发了视频,证明矿难是人为,万潮说他被通缉、被人追杀,郑雅萍竟然不想办法快点找人。
万潮多关键啊,只有确认他的人身安全,万海才会说出“一·三一”的真相。
可是,郑雅萍找张文菁时自信满满的说“我想找个人很简单”,却把万潮忘得一干二净,怎么也找不到。
王彧也是如此,在案件分析的时候,专案组也发现王彧是关键性人物,并且推断出王彧可能是真正的黑恶势力。
线索和证据这么明显了,哪怕不能实施抓捕,那是不是也该派人盯着王彧,以防他逃跑或者跟什么人接触?
可是,专案组除了叫人来询问什么也没干,最后还是李人骏找到王彧,希望王彧主动交代去自首。
专案组好几次接近真相,却因为没能及时保护好证人,又或者是当事人的隐瞒导致调查进度停滞不前,甚至发生命案。
要不是陈胜龙心急要干掉王彧,恐怕专案组还真查不到熊磊和陈胜龙身上。
以上这三个败笔还不算什么,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个黑老大竟然敢跟保护伞叫板。
陈胜龙直接拿录音威胁谢鸿飞,当着柳韵的面暴露矿难就是他做的,禹天成堂而皇之的威胁江旭东。
这未免也太魔幻了吧,没有那个黑老大敢这么做吧,除非他抱上了更粗的大腿,不然谁敢撕破脸啊?
所以说,《以法之名》的尺度的确很大,演员演技也很好,就是后半段的剧情实在是太降智了!这几大败笔注定它比不上《狂飙》和《人民的名义》。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