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财经
7月伊始,两家基金公司再现自购旗下主动权益产品。
大成基金于7月3日宣布,公司及核心团队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旗下新发的大成洞察优势基金,并承诺锁定至少一年。稍早前的7月1日,华商基金亦以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华商致远回报A份额,该基金为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之一。
此轮自购并非孤例。仅6月份,就有至少兴全、宏利、交银施罗德、兴华、大成5家基金公司出手加持自家主动权益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在7只披露自购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中,5只为浮动费率产品,使其成为近期基金公司自购的绝对主力。
拉长实践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5年至今已有119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自购。中欧基金自购频次高达187次,领跑全行业,泓德基金(176次)、景顺长城基金(144次)紧随其后。目前自购超百次的基金公司达7家,超50次者则有20家。
若从资金流向产品来看,货币基金成为自购"压舱石"。在配置货币基金的、年内自购次数超过50次的公司中,除了浦银安盛、上海东方证券资管2家基金公司外外,其余18家年基金公司内净申购金额最大的基金均为货币市场型基金。
具体如下表所示:
今年稍早期,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表示,货币型基金成为自购主力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资产配置策略的结构性调整。随着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传统固收产品吸引力减弱,而货币基金通过买入返售、同业存单等工具仍能维持稳定收益。
来源:金融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