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图片来源:腾讯元宝生成)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李保铭
一周前,备受关注的“对等关税”迎来90天“窗口期”,家电企业及家电从业者们对美贸易开启新周期。
搜狐财经与多位从业者交流,无论是抢货柜、抢产能还是抢时效,“抢工”成为此次“对等关税”减少后,家电从业者提到最多的话题。
面对90天“窗口期”,家电从业者们有喜有忧;面对未来对美市场的不确定性,家电企业如何看待?
“只要有柜子就能发货”
“一个柜子差不多涨了2万-4万块钱”,一位扫地机企业从业者告诉搜狐财经。美国“对等关税”下降后,货柜涨价成既定事实,但他直言“忙得要死”,“都在忙着出货”。
现在的发货量到了什么程度?这位扫地机企业从业者告诉搜狐财经,“我这么跟你说吧,你只要有柜子,就能发。”
他所在的企业呈现出“货比柜子多”“抢着要柜子”的现状,“而且这些柜子基本上都被这些大牌给定了。”
中山金广家电海外业务负责人黄珏皓告诉搜狐财经,“对等关税”下降后,海运更紧张了。
“我们是做FOB出口,所以很多海运费用是由客户承担;但我发现,很多企业都在抢货柜、抢船。”
他提到,有些货柜的价格翻了一倍,这也导致客户的成本进一步提升。“相对来说,已经超出了客户的预算。”
不过,在黄珏皓看来,这也导致对美贸易并未像之前多数人预期的“关税下降就马上变得很顺畅”,反而因为抢不到货柜等问题而带来流程上的卡壳。
从物流端来看,从事全球物流贸易的中通国际华南地区负责人Ram告诉搜狐财经,“关税政策暂缓之后,对美的货量迎来一个爆发点。”
Ram指出,这些货物的来源,“主要是货量都是来自于关税政策调整前所下订的订单”。此前,受“对等关税”影响,对美货物延缓发货时间,但都没有取消,待到关税下降后,延缓发货的货物得以重新发往美国。
而且,由于此前订单搁置等因素影响,Ram的感受是当下与同期相比,出货量更大。
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这位物流从业者表示,他们的欧美贸易占比出口货量一直是大头,今年对美业务也一直保持高线,和去年相比“差不多”。
家电从业者的感受也有数据佐证。近日,集装箱跟踪数据软件商Vizion表示,在美国和中国互降关税之后,在美国下单的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近300%。
据wind数据显示,截止5月21日,上海-纽约世界集装箱运价指数为4350美元、增 19.31%。
而“一柜难求”的现状,或与此前供需错配有关。
华泰期货研报显示,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导致美线变化较大。各大船公司着手制定航线调整预案,美线部分船舶运力外溢转至欧地航线进行承接。
“目前了解到中国-美国航线较多航次暂停,4月份以及5月份美线空班较多,但6月份美线运力有所回升,短期美国航线的抢出口有供需错配机会,从运力供给端将会缓和欧线压力,目前美线价格已经大幅上涨,对欧线产生利多影响。”研报显示。
“对等关税”下降,家电从业者喜忧参半
黄珏皓告诉搜狐财经,随着“对等关税”的下降,他们有的客户预期已经转好。有的客户“一直在观望”,而且“对于很多事情一直在核算”。但是“对等关税”下降之后,客户“马上不想了,直接开始行动起来了”。
一位广东地区的家电从业者告诉搜狐财经,对等关税对他们的影响有好有坏。他认为,短期来看是混乱,长期来看,若是稳定的友好互利贸易政策,肯是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这位家电从业者表示,“坏处”则是“计划被打乱了,要重新分配两地产能”。
他们在泰国有工厂,此前他告诉搜狐财经,他们早在特朗普上任前就在东南亚地区设厂,“我们算是国内起步最早的(之一),起码在我们产品领域,去年就开始有泰国工厂了,就赶在现任总统上岗之前。”
不过,关税政策等因素会影响其产能制定。分配产能并不容易,他表示,“中国本土的订单计划4-5月都是混乱的,需要不停重新梳理和排期。”这无疑会加大相关人员的工作量。
虽然对美货物的具体恢复数据对方尚未统计,但他告诉搜狐财经,“同比一直是增长的”,但他也表示,他们的新品拉动了增长,所以“比较特殊”。
黄珏皓告诉搜狐财经,截止目前,他们的对美订单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0%左右。黄珏皓分析,订单增长或与“客户没有库存”有关,“他们需要尽快把自己库存不上,因此即便费用高,他们也需要补。总之(现在)比之前高昂关税要好得多。”
从宏观角度来看,欧美自2024年一季度开始进入补库周期,中泰证券2025年度策略研报显示,美国家电行业已主动补库1年,回溯历史库存周期,主动补库/去库的时间更长,但大部分在1年内结束。因而短期内主动补库逻辑减弱,但有可能会出现上半年关税加增后的抢出口行情。
不过,也有一些企业告诉搜狐财经,他们受“对等关税”的影响不大。
一家热压机企业的市场负责人告诉搜狐财经,他们企业的关税是物流商承担,所以“对等关税”的增减,“对我们影响不大”。
一家大型家电企业的从业者也告诉搜狐财经,“对等关税”的增减对他们的影响有限,他们企业“照常发货”,“部分产品在关税后没利润也不发”,但是“大多数能发”。
黄珏皓发现,他们有些客户还在观望,除了物流问题是否会得到解决外,此前大家将北美客户下单的预期拉高,实际情况也有所差距。
“我们最开始的预期是,可能会有一些美国客户把万圣节、黑五促销订单提前下来,但目前来看并没有,或许他们觉得目前还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客户在等三个月之后,看关税政策是否有太大波动。”黄珏皓称。
而且,“对等关税”的突然下降,对跨境电商客户来说可能有“相反”的影响。
“电压力锅是一个集中度较高的类目,亚马逊90%以上的市场都来自于亚马逊自营一些大品牌,国内的跨境电商想要入局时,会面临更高的广告成本,也很难获取新渠道。”
以电压力锅为例,据黄珏皓介绍,Instant Pot在亚马逊平台电压力锅品类中市场占比或超80%,如果此时新人入局电压力锅品类,虽然新入局者在管理成本上更胜一筹,但广告成本难以与对方抗衡,导致产品价格难以与对方匹敌。
不过,随着“对等关税”的增长,Instant Pot也因此将全系列产品在售价提升20%,跨境客户因此看到机会。“他们有想法拓展亚马逊电压力锅品类,他们预期如果‘对等关税’维持高位,并延续半年至一年,新入局者有望在此时通过转口等特殊渠道出口,把大企业无法规避的关税成本降下来,并把自己的亚马逊做起来。”
然而,突如其来的对等关税下跌,让他们的愿望落了空。“因为现在有了90天窗口期,他们反而变得‘难受’,现在没有办法。”
企业招工难,产能仅达此前50%
美国“对等关税”的一增一减,对企业员工也有不小冲击。
一家家电企业负责人告诉搜狐财经,“对等关税”下降后,对于工厂来说,最大的压力在于招工。“现在的产能只能达到满产能的一半左右”,据该负责人介绍,因为工厂没有订单,员工会长期放假,员工在放假过程中会发放基本工资并找其他临时工作,但真正需要员工的时候发现“找不到人了”。
有些员工是外来务工人员,发放基本工资无法覆盖其日常租房生活开支,因此这批员工会选择回老家带孩子、干农活等等。
该负责人表示,与春节招工难相比,对等关税下降带来的难度有增无减。“我觉得比春节难找。因为春节会有很明确的集中性,大家都知道春节过完要去找个班上,(需求)很明确。”
而现在则变得“很零碎”,对方介绍,当前时段存在招工错配:员工不知道去哪里找工作、企业也找不到员工。
并且,在当前产品整体利润下滑现状背景下,企业靠涨工资招人的路子也被堵住了。
不过,受益于近几年家电企业的数字化技改,虽然排期紧张,但通过数字化赋能生产,能帮助企业解决一定生产排期问题,能让企业通过通用化组建方式,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
该企业表示,他们向美国客户承诺,窗口期两个月前下订,订单均会在窗口期结束前一个月出货,“要留足一个月货物在海上漂的时间。”
之所以这么做,企业有自己的考量,更多是为了给特朗普再留一个“窗口期”。“现在我们不能确定特朗普在在恢复窗口期之后关税怎么打,因为特朗普不是没干过这事儿——(货物)哪怕在海上,也要增加关税。”
除了数字化赋能,企业想接住这波订单“流量”,提前制作也是应对方式之一。黄珏皓告诉搜狐财经,美国市场的电压标准与其他市场有所差异,“所以我们先不管订单会不会下来,我基本上按照(往年)客户采购预算和采购量,所有北美区的长周期物料全部提前订。”
“如果说这段时间没有下订单,我可能需要改制,但是也会要比货出不出去、做不出来更好,因为现在大家都在抢产能。”
更多有关出海的内容,请阅读【出海专题】:https://m.sohu.com/subject/327086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