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这周一,资本市场再次见证历史。美股市场因穆迪下调美国主权评级开盘后一度显著走弱,然而在散户大军的买入狂潮下,一场本来极有可能出现的“股汇债三杀”得以避免。
标普500指数在开盘跳水超1%的情况下,被推至收盘“6连阳”。美国国债也从重挫中显著回升,30年期美债收益率日内上冲5%后,回落至4.9%。与散户关系不大的美元汇率依然维持走弱。
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截至纽约时间周一正午12点30分,个人投资者净买入41亿美元美国股票,创下该时段历史最高纪录,也是首次在正午前突破40亿美元大关。数据也显示,散户们周一的交易量占比高达36%,超越四月下旬水平创出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周一散户购买的股票中,单一股票占25亿美元,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占15亿美元。小投资者积极抢购热门股票特斯拉和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大数据分析软件公司).两者的资金流入分别为6.75亿美元和4.39亿美元。他们还将资金投入比特币ETF,同时对英伟达仍保持净卖出。
图片来源:摩根大通
美国散户变迁史
想弄清美股散户为何仍能有如此影响力,首先就得弄明白美股散户是如何衰落的。
美股的历史几乎与美国的历史一样长。1776年,美国建国。1790年,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成立了他们最早的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
而在1790年到1929年,130年间,美国股市也是以融资为主,也因为缺乏监管,因而充满了权力和资本操纵。
不过,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美股整体上保持繁荣。
1929年的大萧条,血洗了全美投资者,典型如知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大萧条之前,通过技术发明和经商获得了数百万美元身家,大萧条之后,不仅储蓄清零,同时还背上巨额债务,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尽管大萧条重创了个人投资者的信心,但直到1950年,美股仍是标准的散户市,美国家庭个人拥有超过90%的美股,绝对的散户市场。
1950年之后养老金开始大规模进入股市。1955年实行退市制度,1995年之后,被动型指数基金,包括ETF和被动型共同基金,迎来了大发展。1997年纳斯达克1美元股价退市标准实施。2000年之后,外国人可以通过网络买卖美股,海外投资者的比例开始大幅升高。
目前散户个人占38%,指数和被动基金占15%,主动型基金占11%,养老金占10%,海外投资者占18%,对冲基金2%,公司占4%,其他3%。
图片来源:高盛
每一轮制度变迁和市场结构的转变,结果都是一轮散户的出清,或曰“血洗”。
尽管如今家庭(个人)投资者持股占比仍有38%,然而,股票所有权高度集中,最富有的 10%持有家庭所有股票的约 90%。
根据盖洛普的调查,美国约有1.62亿成年人拥有股票。参考威尔逊5000指数,目前美股总市值约59万亿美元,即其中约22.4万亿美元股票归1600万人所有,剩下的不到1.5亿人持有差不多2万亿美元。
再平均一下,富裕家庭平均直接持有140万美元股票,普通家庭平均直接持有1.3万美元股票。所以,尽管如今的美国散户看起来仍然声势浩大,但真正的主体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中小投资者,而是富裕家庭和精英人士,更接近中国“牛散”的概念。
美国“牛散”集体出动
机构投资者泼冷水
为什么如今美国的“牛散”们要在此时跑步入市呢?
据美国散户投资者协会5月15日调查数据,如今的散户投资者,尽管看空美股的仍占多数,但看空情绪有明显下降,看空指数为44.41%,持平指数为19.66%,看多指数为35.93%。而前一周的调查,看空指数为51.531%,持平指数为19.02%,看多指数为29.45%。
图片来源:美国散户投资者协会、财经M平方
可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美国散户投资者看多情绪回温。
有研究者认为,散户“跑步入市”的背后是补偿心理。Buffalo Bayou Commodities宏观交易主管Frank Monkam表示:“由于此前没跟上由政策支持的股市复苏,散户已经深刻认识到这种错误,他们几乎坚定不移地承诺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华尔街的态度。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在周一发出最新警告,称“当前信贷市场风险极高。那些未曾经历重大衰退的人,完全忽视了信贷领域可能爆发的危机。由于尚未看到关税的实际影响,人们仍保持乐观。市场先跌10%又反弹10%,我认为这种自满情绪已经达到危险程度。”
戴蒙同时警告称,华尔街对标普500成分股的盈利预期已经因为关税的初步冲击而下滑,这一数字还将进一步下降。他指出,六个月后,这些盈利增长预测将从年初的约12%降至零增长。若果真如此,这意味着市盈率也会下降。
美股会崩吗?
目前看,这一轮市场博弈,美国散户和金融机构之间最大的分歧,或在于美国经济到底会不会陷入衰退。
除了前面提到的杰米·戴蒙,另一大标志是巴菲特持之以恒的减持。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US,BRK.B.US)在2024年第一季度对其股票投资组合进行了显著调整。
根据5月15日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13F文件,伯克希尔大幅减持了多家大型银行的股份,清仓花旗集团(C.US)、减持美国银行(BAC.US)和第一资本信贷(COF.US)的持股。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连续10个季度减持美股了,手握超3000亿美元现金。
历史上,巴菲特一共五次大规模减持美股,前面四次美股都崩了。
第一次,1969年5月,巴菲特解散了持续13年的合伙企业,随后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一年内暴跌35%。
第二次,1987,巴菲特几乎清仓了所有股票,之后不到两个月,标普500指数暴跌33%,道琼斯指数暴跌36%以上。
第三次,1999,巴菲特公开看空美国科技网络股,随后,纳斯达克在2000年的3月到02年的10月期间暴跌78%。
第四次,2007年巴菲特大幅的减持了美股仓位,2007年11月到2009年的3月,纳达克和标股额外指数双双暴跌近55%。
第五次就是目前这次了,并且此轮减持仍在进行中。
目前看,尽管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频频超出市场预期,但尚无有力证据支撑美股崩盘预期,当然,谁也说不准黑天鹅遍地天飞的当下,美股会有什么样的走势。
结语
最近的美股波动背后,专业机构与高净值个人形成反向操作。一边是手握算法与衍生工具的华尔街机构,另一边是凭借社交媒体凝聚共识的新一代"散户"。
目前,有几重因素在驱动美股演化:美国政策的不可预知性、关税壁垒下企业盈利预期变差、海外投资流出、以及散户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自我强化。市场正面临2008年以来最复杂的定价环境,至于结果如何,只能说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免责声明(上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