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2020年开机,2022年上线下架,中途几次传言空降播出,经历了删减、原型人物等不同争议,《人生若如初见》的命运就和它的剧情一样命途多舛。
此次《人生》再度上线,围绕它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息。
为什么会期待《人生》?
YIQIYINGCHUANG
历史正剧,作为新世纪前后,最受追捧的类型剧之一,却在诸多原因下式微。在创作环境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下,近几年历史剧更是佳作难寻,不是叫好不叫座,如《天下长河》,就是口碑、反响都低于预期,如《山河月明》等。
而展现晚清近代史的佳作就更少,评价不错的《走向共和》《苍穹之峁》两部,都已经是2003年、2010年的作品了。
因此早在2019年备案公布时,《人生》就引来极高的关注,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对编剧江奇涛的信任,作为年代大戏和历史正剧的金字招牌,江奇涛拥有《人间正道是沧桑》《亮剑》《少帅》等编剧履历。《人生》又号称其封笔之作,可见期待值一斑。
除了编剧光环外,《人生》的另一大看点就是清末新政的背景。从1901年到1911年,这是晚清全面变革的十年,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动荡的十年。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把这样动荡的时期搬上荧屏,难度可想而知。
这十年清王朝的变革范围,小到基层教育制度大到国家政治体制。一方面清朝想通过改革继续维系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这一变革直接导致清朝灭亡。它的涵盖面太广,太复杂。
怎么在40集的剧集中展现那个思想混乱的年代?又如何通过40集的篇幅将其说清楚?
编剧巧妙地将革命党、保守派、北洋系等清末几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安置在了主角几人身上。通过讲述留学青年与革命者、逃婚女青年等不同人物的命运交织,展现了他们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所做出的不同抉择,以及最终走向不同道路。
简言之是一种用大群像讲小故事,用小故事串起大历史的写法。可以说主创的野心不小。
而这样的野心,势必就要面对难以预料的风险。
考验观众的主角
为什么成为敏感话题?
YIQIYINGCHUANG
《人生》沿用了江奇涛以前的创作手法,就是在真实历史中插入虚构的角色和故事,用历史史实做背景,虚构人物做主线(其中虚构的角色又杂糅多个历史人物)。
《人生》的主人公梁乡(原为良乡),原型之一是良弼,是清末宗社党领袖,在辛亥革命中誓死保卫清廷。这样的原型背景,让梁乡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正面角色,但也无法将其简单的定义为反面角色。
让这样一个阻拦着历史进程的人物做主角,是非常挑战观众基本认知的。虽然主创勇气可嘉,但是角色和历史是逆行的,观众也无法带入。
剧中梁乡外带不少光环,比如他不同于一般沉溺于酒色的八旗子弟,有理想有抱负,正直善良;一群汉人子弟围着他转,各方势力都要争夺他的加入,更别提他母亲还开口闭口我家祖上阔过……
可一想到清末屈辱的历史:慈禧逃跑过,光绪囚禁着,大半个中国都没了,不平等条约签了一个又一个……清廷有多腐朽谁不知道?观众谁还在乎你家祖上?都盼着它早点灭亡。
梁乡的一路崩塌,与清廷一样无可挽回。
观众又怎么会对这样一个无力回天的宗室子弟有代入感。如果是配角,或许还能同情他一下。
而另一个争议角色是革命党人吴天白(原为俞天白),据说原型之一为喻培伦,剧中是个激进派。
他虽然有理想抱负,但他缺点更多,比如性格冲动不计后果,喜欢PUA、精神状态也有点癫。
他勾引良家少女,还在菽红不知情的情况下拉她犯罪让她成了逃犯;他为了炸王爷可以不顾普通人的生死,并且认为所有这些事他都没做错。
他一边接受了新式教育,向大众传播自由意志,一边又无法根除旧思想在他身上所烙印的痕迹。
这样的人设,也与大家印象中的革命党不太一样。
虽然能理解编剧的用意,希望借这个人物冲掉一些所谓的革命浪漫主义幻想,让人冷静。但这种“非典型”的正面形象,也会让人产生难以接受的错愕感。
这种多义性、复杂性、戏剧性的呈现历史的方式,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也就难免成为了敏感话题。
到底是一个走向共和
还是一个清末言情剧?
YIQIYINGCHUANG
另外,由于导演演员能力不足,感情线占了较大比重,放大了《人生》“狗血”的特质。
导演方面比如第一集中梁母教旗人礼仪的段落。
梁母被知府家请去陪客,但却在赴宴的“贵客”来后,“反客为主”。原来这位“贵客”、身份低于梁母,所以梁母可以高高在上得端坐在主位,而请来赴宴的“贵客”只能跪在地上向她行礼。
这段情节本应该揭示清朝腐朽的等级制度。表面是明写梁母内心极其不愿承认自己是没落贵族这一事实。实则暗讽清政府的外强中干,明明已经没落了却还要端架子。并同时警醒观众,时代的巨轮轰轰烈烈,贵族没落不是只有凄凉,更应该是振奋。
但几重反转下来,这一段变成了“打脸”爽文,在近几年自媒体广泛流传,还借一群汉人之口,夸赞旗人的礼仪“真好看”。讽刺性全无。
想必这样的出圈的点,可能都不在主创的预想之处吧。
演员方面,几个承担如此吃重戏分的年轻演员,在演技上很难让人信任他们能承担这么厚重的题材。
比如剧中,梁乡强奸菽红的段落,为何这样突兀(抛开删减原因)。主要是源于他的自卑,梁乡之所以剪辫子不是什么思想上的转折,而是被激怒后的自卑发作。他在日本求学三年已经二十岁,依然很在意自己是不是个雏儿。
他强奸菽红的动机,是为了在朋友和菽红面前证明自己是男人而非男孩。
梁乡身上的复杂性是非常可观的,但演员的演技和角色不协调,导致他的行为举动明明是多样性的,却变成了精分的工具人。
而春夏饰演的菽红也纯朴有余,机警不足。菽红被吴天白引诱,稀里糊涂的上了吴天白的“贼船”随他流亡日本,想起家人,扯着嗓子干嚎,完全看不出和家人就此分离两地各自保平安的绝望。
这样简单的剧情都没有处理好,更不要说在剧中她还与三个男主都有复杂的情感纠葛。
Buff叠满,也让《人生》的剧情显得格外突兀炸裂,宛如一部一个清末言情剧。
讲一点题外话吧,在追看《人生》时,多次想到《人间正道是沧桑》,两者的立意接近,都有历史原型,都遭遇删减,也都有处决乱党、家庭、革命、刺杀、出走与自由、情爱……就连台词,也是熟悉的配方。主人公也与那个混沌的时代一样迷茫,他们未来的道路尚不明确。
可《人间正道是沧桑》却与《人生》播出后的效果大相径庭。
说到底是十多年间观众和剧都变了,《人间正道是沧桑》想讲的东西,放现在明显不合时宜了。
作者丨老张
去电影中逃避平庸的日常的生活
排版丨汪津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起映创的新老朋友们:
我们专注影视教育12年,提供300+门课程覆盖电影全产业链,助力超100万爱好者与从业者成长。现在发起"学电影"用户调研,填写问卷即赠100元课程券。您的意见将帮助我们更好陪伴电影人"一起硬闯"!
扫码填写问卷(1分钟),领取福利>>
益 起 推 荐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