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的人性情感光谱,激活经典文本的生命力 | 黑白文娱专访《聊斋:兰若寺》主创团队

  • A+
所属分类:娱乐
摘要

以现代的人性情感光谱,激活经典文本的生命力 | 黑白文娱专访《聊斋:兰若寺》主创团队,奇幻,聂小倩,宁采臣,生命力,聊斋:兰若寺

以现代的人性情感光谱,激活经典文本的生命力 | 黑白文娱专访《聊斋:兰若寺》主创团队

《聊斋:兰若寺》的主创团队如何重新挖掘诠释传统文本中的内核与议题?

《画皮》中,女鬼对归宿的渴求,指向了女性的精神困境;妻子对被恶鬼蛊惑的丈夫的拯救,远超传统“贤妻”的符号化表达,直指极端境遇下人性的坚韧与光辉

在民国特有的启蒙思潮里,宁采臣与小倩的爱情被注入追求自由、反抗压迫、个体觉醒的现代意义;而《鲁公女》中张于旦对已逝爱人的执着,则更融入着对生命无常的慨叹

作者:条形码‍‍‍‍‍‍‍‍‍‍‍‍‍‍‍‍‍‍‍‍‍‍‍‍‍‍‍‍‍‍‍‍‍‍‍‍‍‍‍‍‍‍‍‍‍‍‍‍‍‍‍‍‍‍‍‍‍‍‍‍‍‍‍‍‍‍‍‍‍‍‍‍‍‍‍‍‍‍‍‍‍‍‍‍‍‍‍‍‍‍‍‍‍‍‍‍‍‍‍‍‍‍‍‍‍‍‍‍‍‍‍‍‍‍‍‍‍‍‍‍‍‍‍‍‍‍‍‍‍‍‍‍‍‍‍‍‍‍‍‍‍‍‍‍‍‍‍‍‍‍‍‍‍‍‍‍‍‍‍‍‍‍‍‍‍‍‍‍‍‍‍‍‍‍‍‍‍‍‍‍

编辑:蓝二‍‍‍‍‍‍‍‍‍‍‍‍‍‍‍‍‍‍‍‍‍‍‍‍‍‍‍‍‍‍‍‍‍‍‍‍‍‍‍‍‍‍‍‍‍‍‍‍‍‍‍‍‍‍‍‍‍‍‍‍‍‍‍‍‍‍‍‍‍‍‍‍‍‍‍‍‍‍‍‍‍‍‍‍‍‍‍‍‍‍‍‍‍‍‍‍‍‍‍‍‍‍‍‍‍‍‍‍‍‍‍‍‍‍‍‍‍‍‍‍‍‍‍‍‍‍‍‍‍‍‍‍‍‍‍

版式:王威

以现代的人性情感光谱,激活经典文本的生命力 | 黑白文娱专访《聊斋:兰若寺》主创团队

谁说“情”只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在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下称《兰若寺》)中,古时的痴男怨女们早把这种让人心软的浪漫演绎到了极致。

他们飞蛾扑火般的执着,最古典也最动人。在兰若寺的幽光魅影里,这份浪漫开出的,是白骨生花般的凄美,让人忍不住为这种至死不渝的爱情而心软叹息——原来鬼比人,更懂情为何物。

如果说两年前上映的《长安三万里》是在故事内核上玩到了极致,那么今年的《兰若寺》则忠实回归追光动画对于传统文化IP一以贯之的态度:既不“魔改”也不原样照搬,而是进行恰当的创新。

该片主创团队在黑白文娱的采访中表示,《兰若寺》与原著的内核是一样的,即电影片尾蒲松龄所述“见贪心、见真心、见乱世情、见夫妻情、见生死情”——“简而言之,人情便是内核”。

《兰若寺》之所以有能力在一部动画电影中凝合《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五个单元故事,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恰恰是“人情”二字。

在沿袭内核的同时,《兰若寺》在视觉呈现上却有着突破。画面中始终流淌着中国写意山水的意境、传统纹饰元素的现代化演绎,以及对留白之美的巧妙运用。而这些根植于东方美学的视觉语言,将聊斋经典故事丝滑地化零为整,达到了“佳句成佳章”的满足感。

在系列电影层出不穷的当下,这种在同一部作品框架内展现同一IP的多元可能性和风格化叙事的模式,为动画长片创作开辟了全新的思路。它巧妙规避了单一线性叙事在有限时长内难以充分展开多线索、深挖多主题的容量限制,更通过极致风格化的单元探索了类型融合(奇幻、爱情、惊悚、喜剧、剧情)的边界

新体验,激活经典文本在现代语境下的生命力

《兰若寺》的核心魅力之一,在于它对蒲松龄《聊斋志异》这一古典名著的创造性取用,以及在此基础上,赋予其时代气息的新解读。影片并非简单地复述经典,而是通过现代视角,重新挖掘和诠释文本中的情感内核与严肃议题

具体而言,影片中的每个故事单元,都紧紧围绕着情感和人性这一永恒主题展开。从《崂山道士》中王承对道法的执念,到《鲁公女》里张于旦跨越生死界限对爱情的坚守与奉献,影片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人类情感的丰富光谱和人性深处的复杂面向。

尤其在《画皮》篇章中,王生妻子陈氏面对被恶鬼蛊惑、性命垂危的丈夫,她的痛苦、挣扎、坚守乃至最终决定救下丈夫的抉择,已经远超传统“贤妻”的符号化表达,直指极端境遇下人性的坚韧与光辉。这种对情感深度和人性复杂性的挖掘,使古老的鬼怪传说成为映照现代人心灵的一面明镜。

以现代的人性情感光谱,激活经典文本的生命力 | 黑白文娱专访《聊斋:兰若寺》主创团队

《画皮》

除此之外,《画皮》通过对陈氏和女鬼【惺惺相惜】的刻画,循序渐进地抖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某些处境,无论是陈氏渴望与丈夫白头偕老恩爱如初,还是女鬼迫切地希望通过一张画皮来寻得一处归宿,都指向了女性的精神困境

作为几个篇章中相对而言改动最小的一个故事,《画皮》呈现出的调性趋近平稳低沉,导演黄鹤宇对此有着自己的思考。他坦言当初在创作《画皮》时,并未改动原著的架构,只是更换了视角,探讨男女在婚姻中的实际遭遇。“我们不想改变原著的表达内核,但同时我们也会结合当下的价值观。”

影片在传承文化精髓的同时,也进行了极具勇气的时空背景创新,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聂小倩》篇章。它将家喻户晓的宁采臣与聂小倩的故事,从古代社会搬到了风起云涌的民国时期。

导演邹靖坦言,这一大刀阔斧的改动,绝非单纯为了做出创新,而是赋予故事全新的时代感和情感张力。在乱世中的人鬼情缘,戏剧张力会更大一些。

最终,在民国特有的启蒙思潮、社会动荡里,宁采臣与小倩的爱情被注入追求自由、反抗压迫、个体觉醒的现代意义

以现代的人性情感光谱,激活经典文本的生命力 | 黑白文娱专访《聊斋:兰若寺》主创团队

《聂小倩》

当传承与创新进行有机结合时,也就能够激活经典文本在现代语境下的生命力,从而让熟悉文本的观众得到新奇的观影体验和丰沛的情绪价值。

对于这一点,导演崔月梅有着深刻的洞察,在她看来,《聊斋志异》的文本是非常丰富和多彩的,“其实里面讲了很多普世的价值观和真情,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不同年龄段的人能够产生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新脸谱,经典人物精神气质的现代性重塑

值得注意的是,《兰若寺》在角色塑造上同样取得了显著突破,既精准地捕捉到原著人物的神韵精髓,又在现代语境下进行了深度创新和丰富改编,塑造出立体丰满、极具感染力的角色群像。

在《聂小倩》篇章中,宁采臣不再是那个怯懦迂腐、被动接受命运的书生,而是被塑造成一个在乱世中保持清醒、学医救国的文人形象。他的“书生”气质转化为求知与求真的精神内核

小倩的蜕变则更为彻底。她从一个死于旧社会的孤魂女鬼,蜕变为追求自我命运的女性形象,这一过程极其有力地指向了个体的觉醒,而这种对角色的现代性重塑,恰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译】的体现。

以现代的人性情感光谱,激活经典文本的生命力 | 黑白文娱专访《聊斋:兰若寺》主创团队

在《兰若寺》中,角色不仅仅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更是承载和传递复杂情感的载体。

这一点在《画皮》篇章的陈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镜头通过聚焦于陈氏一天具体而微的忙碌,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犀利深刻地揭示出女性在婚姻中被缓慢消磨的真相。

早起给丈夫准备餐食时,换来的不是关心,而是对方面无表情的挑剔;希望丈夫能够为自己修补新婚时的铜镜,换来的不是对两人感情的珍惜,而是对方一句,“换新的就是”。

随后,创作者更是巨细靡遗地展现她在面对丈夫背叛、生命被威胁时的恐惧、绝望、愤怒、不舍,以及对婚姻的了悟。那句“恶心”,既是王生与陈氏感情干涸的注脚,亦是她自我意识觉醒的留白

同样,在《鲁公女》中,张于旦对已逝爱人的执着,超越了简单的痴情,混合着对生命无常的无奈、对承诺的坚守以及近乎偏执的深情,角色情感的复杂层次被细腻呈现。

这种深度的情感挖掘,使角色更加真实可信,极大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和共鸣。

以现代的人性情感光谱,激活经典文本的生命力 | 黑白文娱专访《聊斋:兰若寺》主创团队

《鲁公女》

风格的多元与统一

审美力把控,技术力兜底

《兰若寺》最引人注目的创新,无疑是其采用的“1+5”篇章式叙事结构——以主线故事《井下故事》为轴心,串联起《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五个风格迥异的独立篇章。这种结构自然意在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听与情感体验,却也是对创作团队“多元与统一”平衡能力的考验。

每个篇章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情感基调,其中,《崂山道士》以温暖、独特的毛毡风格开篇,色彩明快,造型圆润可爱,配合轻松幽默的叙事,清新怡人,瞬间将观众引入奇幻世界,奠定了影片的奇幻基调。

《莲花公主》则切换到瑰丽浪漫的视觉风格,打造出美轮美奂的动画场景,带来梦幻般的视觉升华,情感上也更加富于童趣

《聂小倩》篇章用冷峻的色调、流畅的线条和民国风情的美术设计,营造出爱欲交织、危机四伏的悬疑氛围,情感浓度加深。

以现代的人性情感光谱,激活经典文本的生命力 | 黑白文娱专访《聊斋:兰若寺》主创团队

凸显国画艺术质感与中式美学风格的《画皮》

《画皮》在美术风格上吸取了传统国画的精髓,经典古画的构图和色调在刚开场便直观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同时,它对“女鬼穿上画皮”等场景的惊悚氛围塑造,也让观众脊背发凉,情感上推向不寒而栗的顶点。

最终,《鲁公女》以深情、写实的笔触收尾,画面细腻,情感真挚醇厚,如同一杯浓烈的爱情陈酿,余韵悠长。影片精心安排了篇章的顺序,实现了情感从轻松明快逐步向深沉浓烈的自然递进,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完整而跌宕的情感弧线

要实现如此复杂多样的风格在单一影片中的和谐共存,创作团队自然面临巨大挑战,每一个篇章几乎等同于制作一部风格独特的中短片。

以现代的人性情感光谱,激活经典文本的生命力 | 黑白文娱专访《聊斋:兰若寺》主创团队

温暖明快的《崂山道士》

导演崔月梅告诉我们,《崂山道士》的毛毡风格,需要动画师对材质的物理属性(如柔软度、弹性、光影反应)进行无数次模拟和调试,以达成既有新意又富有表现力的效果。

而之所以选择毛毡的视觉效果,背后则凝结了主创团队对于整体项目质感的把控。“《崂山道士》作为开篇,在选择它的表现风格上,心态会比较开放,我们也尝试探讨了一些其他的风格,但最终还是觉得毛毡最符合故事的调性,一是它能够契合我们的制作水平,二是它在视觉上是非常贴切恰当的。”崔月梅说。

《莲花公主》中令人叹为观止的飞行场景和奇幻生物,也需要复杂的特效制作兜底。

以现代的人性情感光谱,激活经典文本的生命力 | 黑白文娱专访《聊斋:兰若寺》主创团队

释放东方奇幻童趣的《莲花公主》

至于《聂小倩》篇,更是将细节上的精雕细琢做到了极致,导演邹靖在采访中详细讲述了《聂小倩》中的美术设计,“这一篇章中的光影有点泛光的质感,小倩旗袍上的纹理,最初是糅杂在一起的,暗示鬼和人的界限不清晰”;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聂小倩的旗袍不断变亮,这也昭示着她的人格发生了改变,“我们在色彩和光影上,下了很大功夫去体现主人公之间朦胧的爱”。

《鲁公女》篇章呈现出的电影级的写实渲染,对角色肌肤质感、细微表情、环境光影层次都提出了极高的技术要求,团队需要突破以往的技术瓶颈才能实现。

以现代的人性情感光谱,激活经典文本的生命力 | 黑白文娱专访《聊斋:兰若寺》主创团队

以沉郁画面刻画东方生死观的《鲁公女》

当观众在152分钟内沉浸式地体验了数段故事所带来的不同的美学震撼和情感浓度时,“电影”作为综合性艺术载体的包容性和可能性也被极大地拓展。

追光动画用这部作品昭示出一个道理:真正的创新永远根植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敬畏,而一剂有效的“猛药”,终将以最震撼也最温柔的方式,抚慰和启迪人心。

而通过这部作品,追光动画也证明了传统文化IP蕴藏着进行现代转化的无限潜能,其关键在于创作者需对原著精神有深刻领悟,并具备将其核心情感与价值观念以当代审美和思考方式进行大胆重构的魄力。影片中对《聂小倩》《画皮》《崂山道士》等经典的创造性改编,也为后续的传统名著IP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例。

THE END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