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决定采访拍摄阿兴的时候,编辑部的同仁就想着要体验一把“一天1000块”的感觉。而作为时尚大厦爬楼梯大赛(1-25层)女子组冠军的海伦轻松击败体虚腰酸的老耿以及多走几步就喘的超儿弟,成功获得了向阿兴挑战的机会。
拍摄当天,主编老余特意嘱咐海伦“扛不动就别硬扛,无负重地跟着阿兴上下几趟楼体验一下就行”。但爬过25层楼梯、参加过“垂直马拉松”,如雄鹰一般的女人怎会接受如此平庸的体验。于是,海伦毅然决定实战扛楼,除了想亲身感受阿兴的日常工作,更希望能合理合规地赚一笔“外快”。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屈腿下蹲,保持腰部挺直,收紧腹部,在阿兴帮助她把一袋60斤重的沙子放在肩上后,平稳地起身。“就这?!也不算什么嘛。”但随着楼层不断攀升,海伦才切实体会到这种难以言喻的“痛苦”。她感到背部的每一块肌肉都在反抗,身上水泥的重量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步伐也变得越来越沉重,头根本抬不起来。可能是觉得第一次没能适应负重攀爬的缘故,海伦在经过短暂休息后,又开启了新一轮扛楼(赚外快)体验……短暂而又漫长的一天结束了。海伦看着手机里阿兴转给她的12块钱(每扛一袋水泥可以赚6块钱),内心五味杂陈,“肩膀上的水泥袋就像是突然加重了几倍,眼前的楼梯似乎在不断拉长……这真是比我想象的艰难得多。哪怕是不负重的情况下在镜头前作秀,那也不是一件简单事儿,而这就是阿兴每天的生活,一步又一步。
我就是歌里那个无名的人
曾经,通过记录自己的扛楼日常,“拖鞋战神阿兴”在短视频平台积累了300万粉丝,最高的一条视频播放量突破了一亿次。
可以说,凭借扛楼,凭借短视频,阿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实现了所谓的阶级跃层。
然而,阿兴始终认为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他觉得,与其称自己为“网红”,不如说他是那些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坚持奋斗的普通人的真实写照。他的坚持和真实,正是让许多人喜欢他视频的原因——他们在阿兴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中获得了激励与力量,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勇气。
广州番禺区的观音庙附近,有一栋小楼需要翻修。阿兴接到订单,在约定好的日子带着两个兄弟早上八点就到工地,在烈日下一直扛楼到晚上八点,天光就在三个人的忙碌中一点点暗下去。一天结束,他们的皮肤早已经被晒红、磨红。
采访那天,阿兴接到的是一个9楼的活儿,扛一块砖3毛钱,一块瓷砖一块五。在那些没有电梯的楼栋里,搬运重物上下楼的工作被称为“扛楼”。这是一份极其辛苦的职业,体力与意志力会被推到极限。
在互联网上,阿兴是那个“要做一天一千块钱的男人”。现实生活中的阿兴,和视频里看到的别无二致——穿着拖鞋、短裤,光着膀子,笑呵呵、充满干劲地一趟趟将砖块、沙袋和水泥抗上楼。不时有粉丝粉丝认出他,冲着他喊一声:“嘿,阿兴!真的是你啊!”也会有粉丝调侃,“他现实生活中看起来,和我们普通人没什么差别啊”。
01
阿兴的手上有一条浅浅的疤。他轻描淡写地提起,说那是初中时留下的,“当时没割深,可能再割深一点人就没了。”
那条疤是他少年自卑与孤独的证明。“小时候觉得活着没啥意思”,但其实这种感受一直伴随着他成长。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似乎总是缺少温暖和关怀。
阿兴原名庞观兴,出生于广东湛江的一个农村,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由于父亲患有精神疾病,母亲不堪家庭重负早早便离家了。家庭的困境,让年幼的阿兴在学校常常被同学嘲笑和排挤。这让他愈发自卑,不爱说话,习惯把自己封闭起来。
由于没人管教,读书成绩也不好,初中一毕业他就投奔老乡去干洗车工,一个月赚一千五百块钱。再之后,他进电子厂“打螺丝”,每天站12个小时,白班夜班轮着来。后来,他莫名对健身产生了一丝兴趣,咬牙办了张2000多块的健身卡,相当于半个月工资。他说,“生活枯燥乏味,一成不变,那时候就怕自己变成机器人。”
健身让他渐渐找回了一些自信,也开始主动和别人交朋友。然而,刚有些向阳的生活却因为一条短信迅速滑入谷底——2020年,阿兴在手机上收到了一个链接,出于好奇,他点了进去。起初,他以为这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游戏,没想到从此他彻底陷了进去。“一开始我赢得很顺利,记得一下就赚了好几万。”然而,接下来一切迅速失控,阿兴开始刷信用卡、借网贷,不经意间就被骗了30万。
他当时同时干三份工作:白天做工地搬运,晚上兼职健身教练,还在网上卖一些健身补剂。但钱一到账,就会回到那个游戏里。他在心态上开始摆烂,“那时候觉得活一天是一天,大不了钱还不上就把我抓了”。就像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他觉得没人关心在乎自己,所以他也不怎么在乎生活的意义与未来的选择。
工作没有干劲,他整天刷抖音打发时间,偶然间,他看到了别人扛楼的视频,扛得多就能赚得多,阿兴产生了兴趣。他立即私信联系做扛楼的公司,问他们招不招人,经过两个多月的等待,他终于得到了回应。然而第一次扛楼,这份工作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第二天腿发抖,浑身疼,站都站不稳。”干了十多天,每天都觉得痛苦难熬,钱到手也只有3、4百块,他心里想着,“我根本扛不下去,干这行太累了。”
也是在这时,新冠肺炎疫情来临,阿兴被迫停下了所有工作。那时,小区招募志愿者,除了提供餐食,还能得到些许报酬。“走投无路”的阿兴报了名,帮忙分发物资。每天忙碌的过程中,总有热心的居民递来食物,阿兴也总能收获他们的感谢。陌生人的关怀让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也让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原来是有意义的。他说,“再强的人,或许也会渴望被别人关心、被别人疼、被别人喜欢。”他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还是要振作起来,不能再颓废了。有错就要认 , 挨打要立正。我都放弃自己了,那就真没机会了。”
一个月的志愿者工作结束后,阿兴重新回到了扛楼的工作。这一次,他的目标变得更加坚定。第一天,他几乎干了一天一夜,浑身疲惫,终于挣到了700块钱。那一刻,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与希望。
3个月后,这个数字第一次变到了1000块。这1000块的背后,是他无数次咬着牙,一步步往上走,忍受着身体的疲惫和心里的挣扎。阿兴如今的网名叫做“拖鞋战神阿兴”,而他之所以一直穿着拖鞋,是因为拖鞋比布鞋更透气、更耐脏,他记得,“穿布鞋扛楼,脚会出汗,汗水把皮肤都给泡烂了。但是最开始穿拖鞋也不适应,因为拖鞋很硬,脚上会长四五个水泡,然后再被磨烂掉。”
最初扛楼时,阿兴也不懂得用巧劲儿,现在,阿兴能熟练地把80砖块用麻绳捆好,一扭身就扛在肩上。但在扛楼的前一两个月,他只会几块几块地往上搬。这些看似简单但高效的动作,都是他通过不断尝试和磨砺学会的。
“这个活儿会折磨你,扛不动的时候会特别难受”,但也是这份艰辛,让他真切地意识到,钱来得不易,每一块砖、每一袋沙子都需要用汗水和力气去换取。他彻底戒掉了过去的赌瘾,每个月给自己留500块生活费,剩下的钱都用来还债。扛楼让他找回了人生的方向,也让他学会了如何真正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02
在搬运公司干活期间,阿兴第一次成了被拍摄的对象——公司开设了一个短视频账号,目的是通过展示工人的日常工作状态来吸引客户的注意。也是在这段时间,阿兴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萌生了离开搬运公司自己接单的想法,他想靠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多赚一些钱。恰好,曾和搬运公司合作过拍摄的摄影师也决定自己创业,开设一个专注于扛楼的短视频账号。摄影师联系到阿兴时,阿兴一听就答应了,他没想太多,“就当是一个副业”。两个人合伙,口头商量了一个分成比例。
他像往常一样接活、扛楼,合伙人负责记录和后期剪辑。2023年6月15日,短视频账号“楼梯战神阿兴”发布了第一条视频,仅仅两个月后,阿兴的账号粉丝数便达到了50万,而一年后,这个数字接近了300万。
在短视频获得成功后,阿兴的生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吃得好一点了,因为我爱吃肉。一天赚1000多块,偶尔就去吃点贵的,100块或 200块的饭。”住的地方也发生了变化,之前他一直住在城中村,后来手头宽裕了,就和姐姐一起在市中心租了个三居室。新环境比以前好很多,他说,“生活质量提高了,心里也更有奔头儿。”然而,比起物质上的改善,拍短视频给阿兴带来的更多是一份内心的满足与力量。在粉丝的评论中,他常常看到这样的话,“当我坚持不下去了,就去看阿兴的视频”。阿兴也会思考,自己的视频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欢,他觉得大概就是“真诚”二字,“有些人可能正经历挫折,失去了动力和激情,但看到我通过努力一天可以赚到1000块钱,可能就会激发他们也去努力。”拍摄当天,偶遇了三四个粉丝,一位做物流的粉丝说“看阿兴的视频就很爽啊,很有激情”,还有一位送外卖的小哥,很正式地脱下工作服和阿兴合影。有时候在城中村干活,还会有粉丝给他买水、买水果,阿兴说,“感觉特别温暖,自己的视频给了他们一些力量,他们也反过来给予我关怀。有大家的支持,才有阿兴。
03
就在一切向好的时候,阿兴又陷入了新的困境——与合伙人之间的猜忌、争吵,以及与“钱”有关的现实问题存在,渐渐让这段关系走向了尽头。“300万的账号肯定更有变现能力,但如果两个人不能互相成就让账号走向更高的高度,那不如就我走我的路,你走你的路。”他不愿再多提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更多的是对这段合作的感激,因为正是这段合作,让他得以被大家认识、被更多人看到。做出这个决定后,阿兴一周都没睡一个安稳觉。重新回到原点,没有团队,难免焦虑难过,但他说,“并不后悔,哪怕我现在一条视频挣不到一分钱,我也是自由的。我有句口头禅,‘我不认命我就拼命’,也许这就是另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时,阿兴给自己定下了三个月的期限,为了给视频带来更大的可能性,他决定全力以赴。他拿出了自己一半的工资,签约了之前合作过的摄影师,和他一起讨论视频的内容和创作方向。两人共同探索,如何让视频更具吸引力,怎样通过内容打动观众。最后,两个人一致觉得,“还是要真实”,“以前视频有剪辑、有包装,但我现在希望更接地气,真实地记录我每天的生活。”好在,没等到三个月,新号粉丝就涨到150万。
在如今阿兴视频的评论区,也会有评论说他,“眼里无光了”,阿兴苦笑着承认,“当然啦,毕竟舍弃了300万粉丝的账号重新开始”,但是他觉得,“自己也沉淀了,我想做的东西也和之前不一样了”。
通过过去一年的自媒体经验,阿兴对短视频和所谓的“网红”身份都有了更多的理解,他认为,“网红更大的意义应该是传递更多正能量。”跟在他身边的摄影师也感受到了阿兴的变化,“他对要拍的内容有了更多思考,不仅想记录自己的故事,也想引发更多人的思考。”
2025年2月份,他拍摄了一位粉丝的故事——开大车送货的聋哑人阿七。“我很好奇,他听不见、说不了话,是怎么在这个行业一干就是十几年。”虽然这条视频发出后流量并不算好,但阿兴希望之后可以拍更多关于普通人生活的故事,“说实在的,这是我扛楼的第四年了,可能再扛个一两年,我的身体就吃不消了。那我记录不了自己的故事,就争取记录那些和自己一样默默无闻但依然努力生活的人们。”如今,短视频带来的收入,远远超过了扛楼。这也让不少人开始质疑阿兴扛楼的真实性。在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面前,该如何保持自己的初心?阿兴说,“其实很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还在扛楼”,对于这个问题,他想得明白,“因为我觉得人首先得知足,是扛楼给了我能够在短视频平台有收获的机会。哪怕我通过短视频一天赚到1万块钱,依旧不能忘了自己是从每天100块一步步扛过来的”,而且,阿兴喜欢扛楼,“这份工作是没有封顶的,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往上爬,一点点去突破自己的极限”,他明白流量不会一直有,但这份工作,他能牢牢抓住。
04
如今跟在阿兴身边的两个兄弟,都曾经是他的粉丝。现在三个人搭伙干,互相调侃,互相鼓劲儿,“谁搬得多,谁就是当天的大哥”,阿兴开玩笑说。今年,他们的目标是,“三个人赚100万”,“其实这个目标,不可能轻松完成,但我们依然要全力以赴。”
他总是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得多一些,更多一些,“打一份工作不够,就打两份,两份不够,就打三份。”他不避讳自己对钱的渴望,因为他想给父亲盖小洋楼,想攒钱娶老婆,有了钱,才能更有底气。为了把视频拍得更好,阿兴会分析大博主的视频,揣摩他们成功的原因。每天工作结束后,大家聚在一起吃饭时,他就会抱着手机查看视频的播放数据,仔细研究每一条评论,琢磨如何提升自己的内容质量。
“我很笨,那我就多去看,多去学,”阿兴笑着说。他通过看电影学习运镜和台词技巧,“我喜欢看周星驰的电影,真实又幽默。”他还会利用空闲时间读书,“我什么书都想读,最近在读《鬼谷子》,不过我记性不好,看的时候常常记不住。有时候也看不进去,读书对我来说真挺难的,但是难也得做。”
阿兴喜欢挑战,最近他开始学习拳击,并计划在5月参加一场比赛。一方面,这是为了完成自己小时候的武侠梦,更多的是,他想亲身感受一下:“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搬运工站上拳台,可能我的对手也是普通人,我们会碰撞出什么不一样的火花。”
回望这一路,阿兴说,“太不容易了,磕磕绊绊的,总是把你推到一个高度,又让你跌下来。”阿兴的人生没有捷径,他一步一步把自己从深坑里往上扛。他说不清未来会怎样,但即便短视频的热度过去,他也相信努力会为他带来新的机会。“我拍过一个作品,就是回到了2022年干过活儿的一个工地,当时一天最高赚了1700百块,我再回去,就是挑战能不能赚1800块”。对阿兴而言,只要比以前好,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意味着他离更远的未来更进一步。
编辑=刘海伦+耿磊
摄影=王高
撰文=李佳祺
灯光助理=章超超
摄影后期=美玲
摄像=黄展艺
视频后期=刘煜杭(杭椒)
热文回眸
是的,你们的男人装又回来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分享到朋友圈才是正义之举......
把我们加个“星标”,
就能确保看到我们的推送。
⬇️方法如下⬇️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