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绝美之城》剧照 图源网络
浮华与根:《绝美之城》的幻灭与救赎
文/云淡风轻
一群火烈鸟掠过台伯河上空,巨大的翅膀在晨光熹微中闪烁着点点粉红,画面诡异而夸张;镜头旋即一转,屏幕上是黑洞洞的炮口,你还没来得及反应,便随着一声巨响被抛入了喧嚣奢靡的舞池中。意大利著名导演保罗·索伦蒂诺用这样魔幻而超现实的开场将我们带到了这个特别的城市。
这座城市名叫罗马,电影的名字是《绝美之城》。这样一个不寻常的开头注定了这不是一部好好讲故事的影片。
影片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呈现了一个特别的罗马:虚伪的艺术家、装腔作势的作家和沉迷享乐的名流,这是一个浮华躁动装腔作势的罗马。这部电影发行于2013年,是一部艺术电影,影片以罗马为背景,通过主角杰普的视角,探讨了美、虚无、死亡与艺术的关系。影片获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及2014年第71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两项大奖,并入围2013年第6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绝美之城》剧照 图源网络
影片主角杰普(托尼·瑟维洛饰)是一位65岁的记者兼作家,年轻时凭借一部畅销小说跻身上流社会,但此后四十年再无新作。许多年来他游走于罗马的奢华派对、艺术沙龙和名人社交圈,过着表面光鲜,内心却充满了只有自己才懂的空虚绝望的生活。这也让我想起最近亚马逊总裁贝索斯再婚在威尼斯举行的奢华婚礼。宾客满堂,名流如云。
图源网络
在65岁生日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并试图寻找真正的“绝美”。 这部影片就是一场漫游,一场跟随着杰普的漫游,从这位记者65岁的生日派对出发,走过圣萨比那圣殿、萨切蒂宫、渡槽公园、纳沃纳广场、维诺拉公墓、马耳他部、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巴贝里尼宫、梅迪奇别墅、埃特鲁利亚国家博物馆、卡拉卡拉浴场,走遍了大半个罗马城,最终来到他时常梦回的那片蔚蓝深海——托斯卡纳海岸,那时他十八岁。而在台伯河上,夜灯熄灭,罗马迎来了新的一天.....
罗马永远不缺花红柳绿的游客。这座风光秀丽的古老城池美得令人窒息,既神秘又冷艳,让人心甘情愿地被这份精致得令人绝望的美丽所俘获而沉醉其中。在《绝美之城》中,世界被分为两面,最奢华的颓靡与安详的日常,盛大的狂欢与隐忍的悲痛,清晨与黑夜,他们最终在黎明交汇于一起,一些沉沉睡去,另一些即将苏醒,而这被一分为二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这座城市曾经拥有辉煌的古代文明,在现代则以时尚和奢华著称,各种盛大的活动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罗马是世界各地游客心中的古文明圣地,是上流社会的奢华派对和无聊沙龙,是现代艺术的媚俗空洞展演,同时也是普通罗马人的日常每一天。
在杰普·甘巴尔代拉眼中,罗马却是一座寂寞之都。他辗转在各样肆意奢靡与觥筹交错的社交场合,风度优雅,眼神却冷酷到几近麻木,他用这双眼睛观察着这座城市,感受着它既真实又虚幻的"绝美",也感受着自己内心的空虚与绝望。
《绝美之城》剧照 图源网络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罗马是绝美的,又是虚伪的;生活既是丰富的,又是空虚的;艺术既是崇高的,又是做作的。怎么办呢?导演索伦蒂诺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让观众与杰普一起,在这个"什么都不是"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根"。
福楼拜想写一部什么也没说的书, 影片中几次提到这点。 导演拍了一部什么也没说的电影, 却什么都说了, 真、伪、美、丑都在“什么也没说”中说了出来。
杰普虽身处繁华,但他始终像个旁观者。他冷眼观察罗马的浮华,却无法真正融入,这也象现代人在物质丰裕下的精神困境。绝美而空洞,浮华而颓败,癫狂而落寞,诗意而忧伤。
小女孩问:“你是谁?”,小女孩接着说,“你谁也不是。”
地狱天堂,皆在人间。生而为人,幸福在哪里?这个问题,不止在罗马。
片如其名,绝美之城,美得如此绝望。这是一部关于“美”的哲学电影,它通过杰普的视角,探讨了现代社会的精神困境。华丽只是表象,真正的“绝美”或许存在于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对死亡的接纳,以及艺术的重新创造。还有:根的重要。
影片后半部分出现的104岁老修女玛丽亚,是索伦蒂诺设置的一个关键精神符号。当这位形如槁木的修女问杰普:"你知道我为什么只吃菜根吗?因为根很重要",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实际上是对整部电影主题的点睛之笔。在罗马的浮华世界中,人们追逐着各种表面的"美":艺术、地位、财富、性,却忘记了生命的"根"。修女随后展现的"神迹",吹一口气使满院火烈鸟飞走,更是一种象征性的净化仪式,暗示着只有回归生命的本源,才能获得真正的心灵解脱。
《绝美之城》剧照 图源网络
修女用膝盖爬上圣约翰大教堂圣阶的仪式,与罗马上流社会的各种浮夸表演形成了鲜明对比。当那些艺术家和名流在派对上装腔作势时,这位老修女却以最朴素的方式践行着她的信仰。值得注意的是,索伦蒂诺并没有将修女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圣人,她的代理人像推销商品一样宣传她的"神圣",而教会高层更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她来提升形象。这种处理使得修女形象更加复杂而真实:她既代表了某种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又无法完全脱离世俗的利用和扭曲。
在我看来,修女的出现及其后的活动其实是对人生意义的反讽,但这种反讽是双重的。一方面,它讽刺了罗马上流社会追逐的所谓"艺术"和"美"的虚伪:与修女朴素的虔诚相比,那些行为艺术、文学沙龙和奢靡派对显得如此空洞做作。
贝索斯婚礼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它也反讽了宗教本身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修女的精神力量被体制化和商业化,变成了另一种"表演"。然而,索伦蒂诺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批判层面,而是通过修女与杰普的互动,展现了即使在最浮华虚伪的环境中,人仍然可能获得某种顿悟和救赎。
《绝美之城》剧照 图源网络
杰普最终在修女的启示下重新开始写作,这个结局意味深长。写作对他而言不再是为了名利,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表达。他用这个方式找到了自己的根。杰普说:"通常事情的结束都是死亡。但首先会有生命,潜藏在这个那个当中。其实早已在喧哗中落定,寂静便是情感,爱也是恐惧,绝美的光芒,野性而无常,那些艰辛悲惨和痛苦的人性都埋在生而为人的困窘之下,其实不过浮华云烟,我不在意浮华,所以这就是小说的开始,最终这不过是个戏法,对,只是个戏法。"这段充满诗意的独白总结了杰普的人生感悟:生命本质上是无意义的"戏法",但我们仍可以在喧嚣过后的寂静中找到真实的情感;死亡是终点,但生命总有自己的体验和救赎。
浮华有什么关系呢?也许,身处浮华却不在意浮华,正是我们在世界这个"绝美之城"中保持清醒的开始吧。
在片尾缓慢的长镜头中:教堂、河流、黎明、行进的人们,罗马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仿佛形成了了一个完整的时空,这样的时空孕育着希望。
“你知道我为什么吃菜根吗?因为根很重要。”
没错,根很重要。
作者:云淡风轻,六零后理工女,现居深圳。退休后闲适散淡。喜爱美食美景兼顾读书与瑜伽。
~the end~
编程课7/14开始,Charles 老师是伯克利CS的学生,八年级就晋级 USACO 金牌。他曾担任 Teamscode 副主席,组织国际编程竞赛,并与 NASA 合作,目前在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实习,运用生成式AI提升工作效率,他热衷于计算机科学教育,曾多次主讲算法与AI相关讲座。
报名及更多课程及价格,请点击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