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印钞的速度,骤降!

  • A+
所属分类:财经
摘要

这几年,随着m2突破300万亿、政府加快发债速度、央行又不断降息等事件的出现,很多人刻在脑子里的印象认为我们在大放水。在很多人眼里,政府发债了、央行降息了都是放水。 换句话说,从放水的视角看,最近几年我们…” />

你没看,也很反直觉,但却是事实。

这几年,随着m2突破300万亿、政府加快发债速度、央行又不断降息等事件的出现,很多人刻在脑子里的印象认为我们在大放水。

殊不知,我们的货币总量在上升,但是放水的速度已经明显放缓。

就拿今年来说,从央行视角,不仅没有放水反而还缩表了1.1万亿;

我们印钞的速度,骤降!

而缩表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之前央行购买的国债到期了,需要把债券还回去把钱回笼回来,另一个则是银行主动向央行还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直觉的现象呢?

主要是两个原因:

其一,很多人对放水的概念存在误解。

在很多人眼里,政府发债了、央行降息了都是放水。

可实际上,只有有人从银行系统(包括央行)贷款了,银行扩表了,才叫放水。

比如,政府发债,银行用自有资金买了,是放水。可是,如果银行用库存现金买了,对银行而言无非是资产端现金变成了政府债券,并没有扩表,算不得放水。

再比如降准降息,它是金融机构想刺激大家借钱的常见方式,算是“欲放水”,只有有人借钱了,水才算真正的放出去了。

其二,被刺激的消息迷惑了,却低估了民企和老百姓少借钱的力量。

今年前四个月,从m2视角,我们放了6.6万亿的水,从银行视角,我们总共放了9万亿的水。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今年光政府净发债融资就有5万亿。

从社融约等于m2的角度看印钞,相当于国内所有的企业和老百姓总共净借了1.6万亿,是财政的30.2%。

展开全文

这要放在过去的年月,光老百姓一个月买房都把这额度给用完了。

所以,今年的真实情况是,我们高层很想放出去水,甚至想放波大水把通胀冲起来。但是,水不好放,除政府,企业和老百姓借钱的积极性非常不高。

我们将视野放大,扩展到社融、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发债数据上。

值得一提的是社融数据和人民币贷款,你可以把社融增量等价于m2增量,把人民币贷款增长情况看作是企业和居民直接从银行贷款的意愿。

请看下图:

我们印钞的速度,骤降!

从2008年开始,社融增量经历了4轮起起伏伏,每一次社融增量上涨爆发的时候那几年经济都还不错,而每一次社融增量下跌调整的时候,那几年经济都会有些压力。

比如13—16年上半年,17—18年都是社融调整的年份,你们可以回忆一下那几年的感受。

看这次社融调整,可以说它是近20多年来时间最久的,已经持续了4年。

再结合人民币贷款,背后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消费信心,严重不足。

社融之所以没有出现深度的调整,很大功劳都要归功于政府发债。从疫情走出来以后,财政发债的速度也明显提升了。

换句话说,从放水的视角看,最近几年我们每一年的水量都在增加,财政净发债是核心动力。然而,水量在增加却没有急剧膨胀,恰恰反映了我们放水的速度在放缓。

所以,我们现在放的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更重要的是放水的管子没有直接通到大多数人的田地里,滋润更多的庄稼,而是水在上游的水库里淤积,滋润着跟财政项目有关的田地。

这也是我们通胀数据爬在0轴附近那么长时间的货币因素。

反过来,这也让我们的金融市场扭扭捏捏了好几年。

为什么9.24经济刺激没有带动一波大a牛市?

为什么上周关税缓和这等重大利好,仅一个小幅高开完事?

矛盾在内而不在外。

根源是上市公司在卷价格的背景下缺乏利润支撑,一涨多头就赶紧兑现或者逃离,一大跌就又重新赌政策刺激。

反观国内大宗商品,一路往下跑,不少跟房地产有关的新低之后又新低,突出的就是生产过剩,价格低廉。

而债券市场,也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

连续两年多的上涨已经透支了降息和资产荒的利好,债市的投资者既不敢押注利率会抬升很多,又不敢继续无脑豪赌利率会快速下行(因为财政借钱借的多,会缓和利率下降的速度)。

怎么办?

分散着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米筐投资)

来源:行业资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